客房服务
 
餐饮服务
 
休闲娱乐






中心快讯 中心家园 标准化工作  
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文化
   
 
吸收儒家精髓 打造企业文化 ——中心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新命题(图)

                        文/巴信刚

  在讲述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与我们企业发展的关系之前,让我们先看一则小故事——《论语•子路》一章孔子和弟子冉有的一段对话。晚年的孔子周游列国,当进入卫国之后,孔子不由得感慨:卫国人口真多啊!一旁驾车的冉有听了于是向老师请教:人口多了后(作为一个国家)该怎么做呢?孔子答道: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又问:富了之后又要怎么做呢?孔子答道:“教之。”——教化他们。就这样,两千五百多年前,师徒间在马车上不经意的一问一答,揭示了国与民、富与教的关系。从孔子的感慨可以猜想,卫国当时已经发展的不错,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文明,所以吸引孔子城门甫进就给出了“三步走”的治国方略:稳定(人口多)-发展(富之)-教化(教之)。孔子的真知灼见虽然不为当世接受,但却深刻影响了未来,并一再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理解这段对话,我认为有一个字是关键:“富”,它对于国、民、教三者起着承启和维系的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富是指富裕是指丰衣足食外另有余财更是指腰缠万贯,但孔子这里说的富应该另作解释,它是普遍的衡量标准,代表填饱肚子满足温饱而已。孔子认为,对民众进行教化,首先应该保障他们安身立命,这是基础,必须的、起码的。如果将此处的“富”等同于富裕,理解成富裕之后再施行教化,那就错了,从根本上颠倒了关系。这也可以看出孔子严谨的思想和求实精神,不尚空谈,越挫愈奋,一生都在为心中的家国理想和育人理念奔走不息。
  《论语》这段蕴意丰富的对话,带给我很多遐想。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相似,孔子“三步走”的发展理念用在我们身上也是贴切的。我们企业今年迈出了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但与做品牌酒店的目标相比、与大的酒店集团相比,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此在有了一定规模、能够安身立命的基础上,下一步的使命就轮到了孔子说的推行教化——对于一个企业教化的核心当属企业文化。
  以上讲述这些当然不是为了说明我的遐想,而是引入打造和宣传企业文化的一个新命题:儒家文化。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用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不乏这方面的理论专家和专业著作,国内外的成功企业也不在少数。儒家文化一经发展创新与现代企业相结合,即产生显著的效应,多次震动企业界,触发思维革新,让人不由得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崭新魅力刮目相看。儒家文化自创始至今,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都居于主导地位,是主流文化,然而由于落后的统治者的原因,儒家文化多次被曲改、缩小,附加了许多天子意识和封建人伦思想,成了束缚人性、愚弄民智、钳制思想的工具,这是万不足取的,是儒家文化的糟粕,应细加甄别予以摒弃。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儒家文化,接受其文化熏陶,这里有必要对儒家文化在近代多舛的历史命运作一番交待和矫正。由于遭遇篡改的尴尬和无奈,近代在反封建的两次运动中,作为封建统治者主推的文化大旗儒家文化一并被彻底打倒了,孔子及其创造的思想和精神财富,遭到了无情的毁坏,人们恨不能将其踩在脚下令其万劫不复。显然,这是人们在追求新生的过程中所犯的一次癫狂,是矫枉过正付出的可怕代价,是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肌体上的一次大破坏。虽然我们现在做出了种种努力,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发掘整理,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但不可否认两次运动残留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说起中庸就被看作没原则老好人,说起仁义就被当作软弱没有斗志,说起孔孟就被看作老成保守活泼不足,等等顽固的认识,如果不进一步廓清,最终会阻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利用。其实,在儒家文化的发端,除却历史固有的局限不论,它的内容丰富思想博大,它的言辞优美精神高拔,它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严肃不失可爱性情,庄重不乏幽默气质,它犹如山涧的水是清澈的,犹如林间的风是清新的,它沿着历史的河床居高而下,发展为滚滚洪流泽被人间,可是人们为眼中的泥沙所蔽,竟将其视为灾难之源欲以彻底铲除,这是非常浅薄可笑的。
  原本的面貌被还原后,世界范围内的儒家文化热开始兴起,儒家文化圈逐步扩大,连同企业改革都受到了儒家观念的影响,企业文化也由此获得了发展的新鲜活力元素。这再次证明,儒家文化建立起来的道德准则、义理规范、生命价值,不仅影响了国人和民族性情,而且具有普遍的意义,能为全世界所接受。然而将一种沿革数千年的古老文化与一个企业的现实需要相结合,涉及到量度、取裁、诠释、整合等等问题,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可以解决的,不是一月两月能够完成的,在此从丰富和深化企业文化的角度,我试着摘取并糅合儒家文化几个精要部分,以浅近的语言发掘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也算抛砖引玉,激发大家对儒家文化的广泛关注和热爱,以便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企业文化。
  关于人与教。西方文艺复兴时期(13-17世纪),为把人从封建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向传统的“以神为本”发起了进攻。而在更早的中国,儒家文化里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支撑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古代西方文化中的“以神为本”,儒家则不以鬼神压制人,始终强调人的尊严和地位,把发展人、树立人作为第一追求。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怎么回事都没搞明白,人的事情还没做好,又怎么能去服侍那些虚幻的东西!与王朝帝国和皇帝老子比起来,儒家同样把人推到第一位,孟子说“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也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总之,儒家文化主张人的因素人的力量是最宝贵的,人应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人的能动性,而不是凌驾于人之上,把人变为从属,更不能把人物化使役。
  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孔子和他的弟子多次谈到仁,总结起来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自己而言,修身治德,做事恭敬;另一个是对别人而言,仁者爱人。为方便弟子理解,使“仁”脱离单调抽象的伦理变得浅显易懂,孔子还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说明:比如仁者无忧,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巧言令色鲜矣仁等。基于这两点,孔子进而推广至整个国家,提出了为人熟知的著名的“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兼爱天下。可见即便是宏大的政治命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起始点和落脚点仍然是一个个的“人”,而不是大而无当脱离实际。以人为本——关于儒家对个体生命和人格品质的看重,还是让我们看《论语》记载的两则故事吧。一次孔子家马厩着火,孔子退朝回家,首先问的是伤人没有而不是马的情况。再有一个讲的是:孔子的学生冉求做官后,反而加重了当地人民赋税,孔子知道后非常气愤,对学生们说道:这不是我的弟子,你们尽可鸣鼓攻之!
  个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人本观念,才奠定了孔子一生为之不辍的教育使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认为:教育是普遍的权利,应该“有教无类”;人的秉赋才智存在差异,需要“因材施教”;每人性情和学识有差异,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工规划;人的塑造和学习是终身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施教步骤科学,终极目的明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教育最终达到“内圣外王”,这里是指内外两个方面——既要有自己的修养又要有外在实际的业绩,就是强调能够经世致用。孔子开坛讲学,不仅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而且创造了光辉永恒的教育理念,不愧为一代宗师、伟大的教育家。
  以人为本的儒家智慧引入企业后,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这时人们开始对所谓的科学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市场链中,不付出爱的管理、不以仁为动力的企业,他的问题总是很多,他迟早有一天会被他“养育”的工人狠心抛弃。我们企业很早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对儒家文化中的人本展开分析后,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好好接过本民族的东西,研究、创新、发扬光大。按照儒家文化思想内涵,我想以人为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尊重人,包括尊重职工的人格和劳动,不带个人好恶,给职工一个自如的精神空间;二是爱人,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关心职工身体健康,给职工充分的安全感和依赖感;三是发展人,使每位职工享有学习的机会,使每位职工看到努力方向,给职工应有的舞台和开拓天地。
  关于中与和。这又是儒家文化中两个相近相关的重要观念。儒家文化某种程度也可看作伦理文化,它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自然)之间,人与君亲之间(有些已过时),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礼俗(有些已过时)之间的种种关系,力求发挥最大的社会功用,建立稳定的运转秩序。其中修身正己是它的基准点,儒家理想的人,是一个有品德的人,“以德报德”;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以直抱怨”;是一个有胸襟的人,“成人之美”。《中庸》关于“中”的概念,代表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另一种追求:公正、公允。“中”——是指恰当,而不是中间、一人一半;它既包含了对社会法则的敬畏,又融合了在人生修养上的自律。运用“中”,就是能够恰当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它要求诚信敬意对待自己在各种关系中的角色,不违心不欺瞒;要求秉持正义妥善处理各种事情,不偏颇不冒进。可见中庸的核心是“正”,但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我们对中庸往往抱有成见,这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孔子非常明确地反对做人左右不定、立场含混不清,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的意思就是老好人,孔子在这里批评老好人是对道德最大的损害。此外,我们的一些常用语,其实很多原本都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过犹不及”,“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举直错诸枉”,等等都体现了中庸思想,体现了对适度的把握,对公心的坚持,对正直的赞许。
  与“中”的命运相反,“和”早已为中国人完完全全地认同和接受,并创造出了“和为贵”、“和气生财”等俗语,或用以自勉,或用以祈福,或用以求财。儒家文化中的“和”既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它原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呢——包容、有序,用一个贴近它寓意的通行词汇即是和谐。相互排斥不叫和,相互推诿不叫和,只允许一种声音搞一言堂不叫和,只停留在一种模式裹足不前不叫和,没有主见的随大流不叫和,讨好领导的附和不叫和,怯于权威的盲从也不叫和。那么到底怎样描述才有助于理解“和”呢,我个人比较倾向一种说法:多样性的统一。好比等于汇同南北各异的植物,错落搭配就成了美景处处的园林——而享誉世界的中国园林,何尝不是中国人“和”的智慧的充分展示呢?这也好比集合中西不同的乐器,巧妙演绎就成了曲曲动人的音乐,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西合璧吗?所以儒家文化中“和”反对的是单一、绝对,主张的是事物的多层次、丰富性,强调差别与统一共生共存共赢——纵观人类古今历史,这种见地和创造,实在是了不起的大智慧大胸襟!据此儒家文化更进一步得出结论,“和生万物”,认为有“和”才有无穷张力,才能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古人在儒家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的观念,如今早已被全世界所接受,并影响改变了人是万物主宰的盲目自大心态和征服自然等过激行为。
  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公平问题、环境问题,归结到底是“中”、“和”缺失的问题,过度开发利用,制造恶性竞争,只为索取不讲回报,妄自尊大,行为激进,使得与他人、周边、自然关系越来越紧张,导致了人群间的不安定感和互不信任。我们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今后牵扯到的市场链、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将会越来越大,集合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思想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涉及到的投资模式、经营方式、管理面也将会越来越广,因此若要做好、做精、做强,非坚持“中”、“和”的理念不能达到。我们与百纳公司合作,实行一体化管理,我们以租赁的形式对外拓展,发展商务、度假型酒店,引进粤、湘、淮扬等菜系,这些与我们本身都存在差别,但借助文化理念我们实现了统一,既互补又协调,既体现了集中的整体力量,又发挥出个体的冲锋干劲,使各种资源得到了较好利用,促成了良性循环发展。这正是对“和”的运用。总之在集团化的发展中,只有求得多样性的统一,才能建立一个稳固向上的团队,激发各自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也是更广泛开展合作、实现连锁加盟的必由之路。“和”在部门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比如我们大力倡导的创新,如果只是应付、附和,管理人员单兵作战,员工间意见不一,创新就会“失和”,相反我们提出的“从贤不从众”的创新原则正体现了“和”的思想。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中”——强调公正,防止厚此薄彼;适度投资,避免急躁冒进,一定程度上,“中”在道德、制度上的约束力,是实现“和”、“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诚与信。这是儒家文化中最明确的两个概念,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像对待“和”一样,人们在认识上对诚、信也不存在分歧。由于诚和信意义互见,今天我们已习惯合为一个词使用。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相对于社会,人是根本,而相对于人的自身修养,诚信则被认为是根本。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若是没了诚信,真不知还怎么做人!又说:“信则人任焉。”诚信别人才能任用你,并把信与恭、宽、敏、惠同列为仁的五个基本内涵。孔子非常看重学生的诚信品质,他有名的弟子子路性情刚直果断,但不够恭敬做事莽撞,孔子经常批评他,可是他对子路的言必信行必果非常赞赏,称“子路无宿诺”——子路答应下的事情不会拖到明天。儒家文化中的诚、信还包含了做事的态度:不欺人不欺己,“敬事而信”,要做就兢兢业业力求完美,不能胜任的就不要强求。在这方面孔子为学生作出了表率,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稼穑,孔子回答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花圃的事情,孔子回答我不如花农。从这件小事可看出,纵然被四方仰慕,孔子依然保持一颗赤诚、谦虚之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而不是自命不凡好为人师。
我们一直打造酒店的诚信品质,提出“诚实守信、创新立业”这个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说谁树立起了诚信,谁就拥有了开拓市场的通行证,谁就获得了成长壮大的优先权。好比自然界中的顶端优势,只有埋下诚信基因的种子,才会最先崭露头角,在未来得到更多阳光雨露。酒店得以较快发展,不仅是规模实力扩张的过程,也来源于诚信的推动。研究了儒家文化的诚信观念,在现有的认识基础上,我认为对酒店的诚信内涵还应该作如下解读:人事的选用提升,须通过对诚信的考量,因为诚信不足则败事有余;将工作态度列为诚信,做事不端正,对工作敷衍了事不算诚信;将标准化、规范化作为诚信,有章不循,游离于制度之外不算诚信;将服务的质量列为诚信,二线不对一线负责,对客人应付傲慢不算诚信。
  关于义与利。儒家文化对义、利鲜明的立场观点,为中华民族建立起了义先利后的价值观念。古往今来,多少人毁于利令智昏,多少事败于贪心不足,当对利欲的追求冲垮责任、道义、廉耻构筑起的道德堤坝的时候,如果是一个人,必然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如果是一种风气,必然会导致法纪紊乱。西周末年,乱象丛生,孔子洞悉了从上到下贪欲膨胀对伦理和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表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按照儒家标准正人先正己;宣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号召人们以君子要求自己。可见,儒家文化这种“义以为上”、“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思想境界,一方面植根于个人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的使命感,是儒家学者对健康人格和社会稳定机制的思想探索。但是儒家文化义的标准很复杂,有仁义、舍生取义一说,也有礼义、侠义一说,使得“义”有时掺杂进江湖习气的狭隘,有时又受于陈规旧俗的束缚,消极片面看待功利,阻碍了发展创新。然而这是封闭的小农经济下无法解决的痼疾,从根本而言,“义”符合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有助于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当商品经济打破小农经济的温床,“义”的这种积极意义就更加凸现,变得难能可贵。我有篇谈论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文章,其中提到主人公乔致庸家族的三字祖训:义、信、利——义被排在首位,其次是诚信,最后才是利,可见乔家祖训完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他们从手推车走西口到一步步发展成网点遍布中国并延伸向欧洲的金融世家,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的晋商传奇,正与儒家文化的滋养密不可分。
  中国有个词叫“义薄云天”,强调义的境界和高贵。这个“云天”不是哥们义气,而是团结友爱;不是作秀表演,而是付出真情;不是小团体,而是大集体;是对道义的担当,对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的使命,对法律的敬畏——弄明白这些,才能担得起一个“义”字。儒家文化出于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提出义为上,适用于个人修身,也适用于企业发展。过于追求利,则蒙蔽了双眼,只有在“义”在照拂下,才能通明练达,看的久远,做的稳健。这点我们应该向古代晋商学习,以义塑造企业的风骨,有了风骨我们即使还不够高大,也能显出健康硬朗的形象;有了风骨,才能使“近者悦,远者来”,才能在风雨中站住脚。就像《乔家大院》表现的,当时局陷入动荡混乱之际,唯独乔致庸赢得了茶农,不仅赊来茶而且带来了茶农北上种茶。乔致庸成功靠的正是“义”,他表现出来的朗朗风骨,让茶农相信,他船上的风帆一定能够穿越重重战火,并顺利在预定的港湾精彩落下。义是儒家文化给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接过它——发展绿色酒店,维护旅游形象,投身社会公益,我们企业就有了硬朗的风骨、就扬起了远航的风帆。
  在学习儒家文化阅读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我将以上“人与教”、“中与和”、“诚与信”、“义与利”四组概念归纳放在了一起,当然其中义利、诚信、已是人们熟知习惯了的组合,彼此难以分割;中、和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也通常被相提并论;沟通人与教,剖析他们共同的基础和往来发展,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也因此多费了些笔墨;另外考虑到目前对“中庸”存在较多的偏见,对“和”的理解也有局限(一般认为“和气”),对这组概念也作了较多陈述。一篇文章不可能囊括儒家文化全部的思想观念,还有的因为不合时宜,所以在此仅摘要了四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格局,交待清楚我想可能方便大家阅读和理解。
  阐发儒家文化,目的是为了和我们酒店企业文化相结合,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另外受身份和学识的限制,也决定了这篇文章不存在专业研究的问题。儒家经典自创始,之后丰富、注释、研究、考辨的文章从古及今何止万千,部分精读都有困难,要想穷其所有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如果文章中出现观点偏颇、举例失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现在,随着世界间的频繁接触往来,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受到格外关注,儒家文化被当作新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以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顽固症结。受这股热潮推动,我们有幸进入了一个“读经”的新时期,各种深深浅浅的解读、亦真亦假的戏说、半雅半俗的心得扑面而来,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即是其中一例。受此种形势影响,有心的读者和观众想必对儒家文化不再陌生,这也为我们宣传学习传统文化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大家能够对儒家文化中的人与教、中与和、诚与信、义与利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结合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集团化的发展现实,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维系着国人的文化道统,影响着民族性情,并渗入到民俗和传统习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发掘和回归传统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改造,这是非常必要的,是明智之举。我们酒店的宣传语是“魅力中心,温馨家园”,打造一个魅力温馨的家园酒店,首先应有一种魅力温馨的企业文化,对此从现在就需要“师法儒家、打造文化”——吸取糅合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充分拓展深化我们的企业文化——只有文化根基扎实,企业的基业才能常青,集团化发展才会更好更快。

打印】【关闭】时间:2007/8/15 9:58:43,点击:0
 
入住日期 退房日期
房间数量
成人/儿童 /
协议类型
协议代码
备注1: 有协议代码请准确填写协议代码
尚没有协议代码可填写手机号码

备注2:

订房联系电话:0535—6255555


| 烟台概况 | 酒店资讯 | 节日礼包 | 人才招聘 |
中国山东烟台市南大街81号 电话:0535-6589666 传真:0535-6245854 鲁ICP备05012045号

ϺƱ Ʊ Ʊ Ʊ Ʊ Ʊ Ʊ °֤ °֤ °֤ °֤ °֤ °֤ ɯ ֬ ҽƷƱ ͺа ֤ ֳ ɽ Ϣ Ʊ Ϣ